你身邊有家人或朋友沉溺於網路世界,造成課業、人際、工作受到負面影響,甚至出現身體不適的狀況嗎?他們是否愈陷愈深,即使知道過度使用網路的不良後果,仍無法自拔呢?若有上述狀況,他們很可能已經罹患了網路成癮症 (簡稱網癮)!而且,根據近年的研究顯示,他們甚至有不小的機率同時罹患有其他精神疾患(稱之為共病)!本期趨勢專題將為大家介紹網癮的常見共病有哪些,並剖析這些共病所代表的病理學及臨床意義。
網路成癮者,是怎樣的一群人?
根據 Kuss 等在2014年的研究,以及 Ko 等在2012年的研究指出,網癮者常見的共病包括酒精與物質濫用、憂鬱、焦慮、自殺意念、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社交畏懼症、反社會行為、及睡眠障礙等。在網癮的各種類型中,有一種是以沉迷於線上遊戲為主要表現,這是時下許多青年學子所遭遇的狀況,更是師長們深切擔心的問題。過去文獻指出社交能力不佳與高衝動性為遊戲成癮者的危險因子。而中亞聯大網路成癮防治中心的研究則發現線上遊戲成癮者有明顯較高的無聊感、憂鬱、焦慮及睡眠障礙。青少年與成年網癮者在共病的分佈上雖略有差異,但都一樣飽受情緒、社交困難及酒精濫用等的困擾。尤其是女性網癮者,其憂鬱程度及自殺意念的強度更明顯偏高。
在特質分析上,本身 exploratory excitability 較高,而酬償依賴、自尊、及家庭功能較低的個案較容易發展為網癮。而原本為網癮,一年後仍成癮者與非成癮者相比,其初次評估時的人際敏感度及敵意較高。上述因子在臨床上,具有預測網癮是否發生的效力。對男性而言,敵意對網癮具有最高的預測意義;而對女性來說,注意力不足過動則有最高的預測意義。若我們能及早發現具有上述特質之高風險個案,也許能達到早期介入及預防的效果。進一步分析網癮者的身心狀況可以發現,網癮者有比較顯著的低活力、免疫力低下、或日間嗜睡等心身症狀,其生活滿意度也較差。這些心身症狀及上述之共病,會讓網癮的臨床表現及預後變得更加複雜,也是我們治療網癮者時,需同步處理的狀況。
網癮不只是網癮,很可能還會得到……
究竟網癮與各種共病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的病理學關係呢?我們或許可以從下各種不同角度來作分析。
第一,因為個體的生理心理與社會脆弱因子,同時造成了網癮與共病的發生。這種情形代表著:我們能透過研究網癮與其共病間相似的風險因子及病理學研究,來找出共同的致病機轉(common etiology),並加以治療。
第二,共病可能是網癮的一種表現,因為網癮行為對個體所造成的傷害,導致認知、情緒、行為、社交、及生理節律等出現失調,日積月累下,產生如共病的表現。
第三,網癮和共病可能互為因果,比如同時有網癮與憂鬱,網癮損害了腦部健康及心理社會狀態,讓憂鬱更加嚴重,而憂鬱則反過來讓個體繼續困在不健康的行為模式中,彼此惡性循環。
上述各種關係可能出現在不同的個案及共病類型中,需要更細膩的臨床診療及研究,才能加以釐清。若我們能了解個案精神病理中盤根錯節的因果聯繫,將能進行更精準的個體化的治療。目前研究發現網癮者的額葉功能不佳,甚至有文獻指出網癮行為就像使用毒品一般,會損害額葉白質完整性,影響額葉發展;而額葉負責了踩煞車的工作,因此額葉功能缺損也被認為與許多精神疾患相關。
瞭解病理。就能跨出擊敗網癮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