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願意與你分享生活?
讀小學的小囿今天有些雀躍,他這次國語考了98分,是班上分數最高的。他一回到家,就打開書包拿出考卷,遞到媽媽面前:「媽媽,幫我簽名!」
他帶著點期待,看著媽媽。
「喔……98分,你是錯哪裡?」媽媽邊說邊翻找著小囿的錯誤。
「是後面的造句啦。」小囿的眼神黯淡了下來。
「這個賞賜的的賜上次不是幫你複習過了嗎?怎麼又多寫一橫?你是不是又沒檢查?」
「有啊,我有檢查,但就還是沒看到嘛。」小囿聲音越來越小,頭也跟著低了下來。
「好啦,下次注意一點,差兩分就100了欸,你不覺得很可惜嗎?」媽媽草草簽完名,把考卷還給小囿,絲毫沒注意到小囿失落的表情。
******************
小囿上國中了,是班上的體育健將,這天回家,他一進門就得意地宣布:「我們班今天大隊接力得了第一名!」
媽媽從廚房擦著手走出來,一看見小囿就驚呼:「你膝蓋怎麼受傷了!」
「今天我們班際田徑賽,我跑最後一棒,追過了二班的最後一棒,我們班逆轉變成冠軍!」小囿依然興奮地說著。
「你趕快先來擦藥,怎麼那麼不小心。」
「就跑過終點線之後,同學跟我太開心了,大家抱成一團,不小心就跌到地上了啦!」小囿毫不在意地說。
「下次可以不要那麼粗魯嗎?只不過是個比賽還弄到受傷。不如不要比!」媽媽邊碎唸邊在抽屜裡翻找著醫藥箱。
小囿輕輕嘆了口氣,這時他才發現,媽媽根本不在意他的表現。
******************
這些情景是否令人似曾相識,不管是曾是孩子的你,還是已經成為父母的我們,在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裡,大人常常沒聽懂孩子話中的話,沒來得及看孩子的眼神,甚至,沒發現,孩子多想跟你說話。
那當孩子與你分享今天發生的點點滴滴時,他的眼睛,到底散發著什麼光芒?他的心裡,到底在想些什麼,他的心情,又是什麼顏色呢?
經常在門診聽到家長對我難過地訴說:「他從不跟我說學校的事情。」、「我都不知道他心裡在想什麼。」,或是「現在的孩子好難懂啊!」
而在另一個平行時空,孩子又常常一臉不悅地告訴我:「反正跟他們說了也是被罵。」、「反正他們就是覺得我什麼都做不好。」、「說了他們又不懂,我幹啥自找麻煩?」、「說了,他們有在聽嗎?他們只想聽他們想聽的。」
一句話裡,為何可以有兩種解讀?而一個情境,卻也為何總有兩個不同的視角?
98分,你看見的是不足的2分,還是努力得來的98分?比賽後受傷且汗水淋漓的孩子,你是跟著傷而擔憂,還是跟著雀躍的汗水而驕傲?
這不禁讓我想到行為理論裡正向、負向與給予、剝奪的組合。當孩子期待我們看見什麼,那便是他自己所期待被看見的樣子;而我們能看見孩子什麼,孩子也或許就更擁有力量成為我們所看見的那個樣子。
孩子給予成果,那便是他細心呵護,珍惜著與你分享的成果;孩子給予破壞,那便是他揭開內心傷痕,想讓你看見的破壞。
而你看見光芒,孩子就會回應以光芒,你若看見黑暗,孩子便會逐漸遁回黑暗。
以行為理論來說,正增強及負增強可以讓孩子的行為更常發生,而懲罰及削弱則反之。以下,我們試著用圖表,讓這個看似複雜的理論更容易理解一些,尤其是往往讓人誤解的「負增強」。
因此,所謂的「負增強」,並不是讓負面的行為增強,而是利用「減少」負向刺激,而增強引導孩子,減少負面行為。
另一方面,就像故事裡的小囿一樣,孩子跟爸媽主動分享生活裡開心的事,想得到的是爸媽的肯定(正增強);分享難過生氣的事情,想得到的是爸媽的安慰跟疼惜(正增強)。
但我們見到的往往是,大人因自己的擔憂及焦慮,不知不覺產生了 控制的欲望與憤怒,希望孩子好上加好,毫髮無傷,完美無瑕,於是看不見孩子(即使幼小)的成功,只忙著指出孩子的過失與不足(削弱、懲罰);而當孩子受傷時忘了先好好安慰孩子,只是一味地告誡,責難孩子,下次如何如何才不會受傷,甚至取消遊戲或比賽的機會(削弱、懲罰)。
這樣長此下去,如何奢望孩子以後還想與你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呢?不如沉默,才能保有自己小小的喜悅,平復自己隱隱的傷心。
在這種傳統責備先於肯定或同理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可能會變得自我要求極高,不斷追求著自己怎麼樣都達不到的目標(因為那目標是來自於總是不滿足的父母)。
這些孩子,即使外在或客觀成就看起來再優秀,心裡卻是永遠缺乏自信,認定自己依然不夠好,只能不斷仰賴外界的肯定來持續補充自己的信心。沒有真正的自信,任何的掌聲都會瞬間寂靜,臉書的讚一旦停滯不前,自我懷疑就又馬上追上。
這樣的孩子內在並不穩定,如果別人(尤其是親密或重視的人)的肯定一旦失去,他便可能會陷入自己一無是處、毫無價值的徹底否定中。
如果希望孩子多和你分享生活的點滴,希望他以後成為一個有自信的人,請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專注的眼神與安全的環境,用真誠的肯定,取代過多的擔心或批評,試著感受孩子的情緒,同理並接納,且學習從黑暗中找尋光亮,從幼稚的小小邪惡裡找到純真的善意,從那些忤逆或刺人的行為言語裡,想起彼此的在乎。
這些,絕對不是容易的事情,甚至可能是一輩子得不斷學習與練習的苦勞,但我們並不希望孩子就此遠離,就此沉默,更不會希望孩子就此成為一個被自卑糾纏而痛苦的人。
就讓我們深呼吸,一點點,一點點,慢慢地聽見,看見吧!
彩蛋
長大後的小囿進了大公司,因為自我要求極高,認真負責,長官相當賞識。這天,他高興地下班回家,想分享自己升職的消息。
他進了門,餐桌的燈亮著,他的另一半正準備著晚餐。
「嗨,我今天升為經理囉。」小囿小小聲地試探地說。
他內心忐忑不安,好怕另一半說出那你以後是不是要更晚下班或是任何潑他冷水的話。
幸好。
「真是太棒了,你是我的英雄。」另一半笑盈盈地放下手中的鍋鏟,轉過來給了他一個大大的擁抱。「我就知道你做得到。」』
小囿眼眶一熱,知道自己真的找到了對的人。
幸好,幸福剛剛好。